向“新”而行,推动高质量发展——机关党委第七党支部与公共管理学院第二党支部开展联学联促活动
作者:社会科学处  (2024-04-23)  

为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助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4月15日下午,在定淮门校区八楼会议室,机关党委第七党支部与公共管理学院第二党支部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开展联学联促活动,支部全体党员参加学习。会议由机关党委第七党支部书记陈冰月主持。

活动伊始,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机关党委第七党支部崔新有教授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呼唤新形态教育——从经济学视角看新型大学内涵建设”为题作重点发言。他围绕“什么是生产力?”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什么需要新形态教育?”等五个方面问题展开论述,指出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推进改革的结果,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他结合第一、第二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历程,从学理角度进一步阐释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新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新领域新赛道上占据发展先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崔新有教授结合江苏开大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谈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基于“新质”劳动者的培育和发展,要将数智化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底层逻辑发展新形态教育,走出一条与传统普通高等教育差异化发展之路。

公共管理学院第二党支部徐志毅博士从新质生产力概念提出、提出背景、内涵特征、内涵理解、特征理解、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路径选择等六个方面进行交流发言,指出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最后,与会党员结合不同学科背景、岗位特点,围绕“新质生产力”开展交流讨论,虞晓骏提出要解放思想,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教育系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反思审视开放大学的使命与任务。支部书记马立军谈到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一关键词的提出有着重要意义。安适、李若愚、韩小凡、王晓燕等多位青年博士党员从教学、科研等多角度分享了学习感悟。

本次活动是党支部间联学共建,加强创新型、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新尝试。采取围绕一个主题,通过教授博士讲、党员大家谈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想理论学习,明方向、促发展。与会党员纷纷表示,这种研学方式加强了支部学习的深度,收获颇丰。

(图:凌霄;文:陈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