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朱长春

作者介绍:朱长春,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商学院副院长,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厅级项目3项、发表CSSCI等期刊论文11篇;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通过认真学习王书记《坚持科研工作在学校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讲话和崔校长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深入思考和讨论交流,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科研和教育精神,提高学校科研质量和办学水平
王书记总结了习近平科研和教育的精辟论述,例如在北大引用张之洞名句“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强调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在清华提出“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在人大提出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研和教育的论述重要思想之一,就是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中国之理深刻阐明中国之路、中国之治,努力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江苏开放大学的办学定位:江苏人民的大学,其主要含义是“扎根江苏大地:主动对接和服务江苏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因地而设的发展定向,受地支持的资源导向,为地服务的价值取向”,就切实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研和教育的要求。崔校长强调,“要打破对学校的固有认知,开放大学同样需要科学研究,以解决现实问题和战略问题。”江苏开放大学的科研工作要根植江苏大地,增强科学研究的针对性,构建江苏开大的科研特色,提高学校科研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
二、重视科研、崇尚学术,全面提高教职工科研热情
王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科学研究能固大学之本、强大学之基、应人民之急。从教师三个层次的教、学生四个方面的学、大学五个功能等分析,提出江苏开放大学必须要抓好科研,江苏开大的教师必须要搞好科研;实现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目标任务,构建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打牢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基础,江苏开大的教师必须要搞好科研;满足高学历学员的学习需求,担负起社会对江开的期待,办好江苏人民的大学,江苏开大的教师必须要搞好科研!崔校长指出“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加强科学研究是必由之路!”近年来,特别是第二次党代会过后,商学院教职工的科研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学院领导、科研骨干、青年博士、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等都奋勇拼搏,积极承担科研任务,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2022年1-5月,商学院申报国家级项目5项,申报省部级项目12项,计划申报4项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发表SSCI、CSSCI、EI等核心期刊论文5篇,1本专著提交出版社出版,到账经费21万,合计完成年度学院科研任务的59%。但是国家级科研项目尚未突破、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方面不够凝聚、横向科研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急需解决。王书记在《在新当选的团委委员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三招:第一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第二招,“知情得法有效”;第三招,“钢头铁嘴蛤蟆肚子飞毛腿”。在商学院的科研推进工作中,积极应用这三招激发教职工的科研激情,持之以恒将科研做严做实做细!
三、科研工作要有层次、有路径、抓重点、抓落实
王书记多次提出:科研工作要抓好三个层次,一是以国家基金为标志的基础研究;二是以横向课题为标志的应用研究;三是以教改课题为标志的教学学术研究。抓好科学研究,一要凝聚方向,二要打造团队,三要积累成果,四要做出特色。要持续加以推进抓好“三融合、三结合、三区联动”即“三三三工程”。崔校长指出具体的科研路径:一是要提升站位,胸怀大局,做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好教师。二是要严谨治学、深耕科研,当“做真研究、真做研究”的大先生。三是要深入一线,产研结合,做“学问出书斋、成果出象牙塔”的科研专员。
商学院在科研工作中严格落实王书记和崔校长的要求,首先,规范管理制度,合理布置任务。在学期开始根据商学院科研任务修改了《2022年度商学院教职工科研考核实施细则》,将科研任务分解到系、到个人,“千钧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其次,计划有数据,月月有重点。制定商学院的全年科研工作计划,确定每个月重点完成的任务指标,实时动态关注和追踪。建立高级别项目申报的专家库以及qq群,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实时在线指导项目书的申报工作。再次,浓厚科研氛围,做到周周有科研、系系办科研。举办全院、系办、青年博士、新入职教师等针对性专项讲座多场,例如邀请优秀“校友”浙江工商大学西湖学者俞立平教授讲述“如何从电大科研小白到全国科研达人,CSSCI期刊发文量全国第二名! ”
王书记讲到:“我们大家一起努力,‘重视科研、崇尚学术’之风在江苏开大更加浓厚起来!”我相信,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商学院教职工、全体江开人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定会早日实现,江开一定会成为世界知名的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