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学习研讨(六)丨勇担使命,为江苏开大科研工作奋力拼搏
作者:科技处  (2022-05-19)  

环境生态学院 姚晓红

作者介绍:姚晓红,讲师,工学博士,校级科研平台“城市水体修复功能材料研发中心”负责人。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厅局级项目6项,发表SCI论文(二区及以上)5篇,中文核心期刊收录3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获授权2项。


作为江苏开大的一名基层教师,我尽管执行了既定的教学任务,开展了相关科研工作,但对科研工作的认知也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最近,在学习了王书记和崔校长关于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讲话后,感触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科研定位和意义

王书记在党建与思政工作会上强调,科研是江苏开放大学“固大学之本、兴开放之利”的根本保证;是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是高水平服务社会,满足学士后学员学习需求的支撑。从中,我深刻理解到科研工作“固本”“强基”“应人民之急”的定位和价值,理解科研工作在学校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我将以此为指导,不断推进我个人的科研工作,将个人的发展根植于学校的发展大局之中。

第二,年轻博士的职责和使命

王书记的讲话中,将我们年轻博士定义为学校科研工作的生力军和突击队,这是我们青年教师的荣誉和使命,是适逢其时的机遇和挑战。在各级领导的保驾护航下,我们应承担这份使命,施展才干、努力拼搏,不负韶华。

第三,做好科研的路径和方法

王书记的讲话中,系统阐释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为我校科研工作提供了基本指引。其中,提出用党建工作引领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对于科研工作赋予了更深层的内涵和动力。作为一名党员,更需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在科研工作中发扬精神、凝聚力量、形成特点,持续助力三融合、三结合、三区联动工作。

崔校长在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为科研工作指出了具体的路径。要提升站位,在科研工作中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推动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要严谨治学、深耕科研,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要深入一线,产研结合,深度推进“三区联动”,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崔校长提出在差异化发展中要走出具有江苏开大特色的科学研究之路。

作为教师队伍以及科研队伍的一员,我将紧密结合学校的科研发展大方向,充分发挥好自身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做出具有竞争优势和鲜明特色的科研项目,形成科研成果。我本人所在的“城市水体修复功能材料研发中心”科研平台,主要致力于城市水体修复功能材料结构、功能的创新,通过城市水体修复功能材料的构效和设计,聚力研发高精度、高效能的纳米功能材料,研究其应用于控制污染水体的效果、机理及条件,开发出一批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功能材料,同时积极进行技术成果的转化,提升在全省环保行业中的竞争力。在今后的科研平台建设中,将不断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承接高水平科研项目的能力,并持续推动科研走出校园,探索环境生态保护工作融合发展新模式,为三区联动工作贡献力量。

最后特别感谢学校营造了一个开放创新的环境,我们会继续努力,不断积累经验,不负领导的重托和团队的信任,相信在各位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努力推进科研平台工作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