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2日下午,在应天校区教学楼204教室,应国际教育学院和科技处的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硕士生导师翟石磊博士为国教院全体教师作了主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高校外语教师发展与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讲座。讲座中,翟博士深入浅出,以“一带一路”作为背景,带领大家分析了新形势下国家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及外语教师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为大家解读了大学外语和外语专业新国标及新指向。 翟石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与参与全球治理的人才培养紧密相关。“一带一路”倡议本身是一个国际合作倡议,也是地缘政治和经济合作发展的体现,从目前学术界和教育界的研究与实践来看,培养面向“一带一路”复合型外语人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多语种人才,即在传统的英、德、法等语种之外,开设阿拉伯语、中亚等各国语言;第二,多语种+的复合型人才,包括多语种+国际管理,国际新闻,国际事务等。 翟石磊指出,所谓中国特色国际治理人才,就是指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具有较好外语能力,能进行国际谈判等的专业人才。对于外语学科而言,包括三个基本维度,了解中国、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翟石磊同时指出,大学外语和外语专业新国标的新指向,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国别区域知识和特殊用途英语能力的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等都作了明确的要求。新国标新要求给大学外语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而通过科研促进教师发展是迎接这些挑战的有效途径。 他指出,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传统的“外语”研究已转向“外国”研究。我国大学外语教师尤其应该拓展研究领域,主动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新要求、学校主流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冲破狭义语言学专业的藩篱,将自己的研究兴趣与人类梦想、国家需求和学校学科建设统一起来,敢于对我国尚未触及的外国文史哲和理工科相关问题开展介绍和研究,填补外国研究的空白,借此做到基本了解与所教学生的专业相关的问题,结合专业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研究教学相互促进,充分实现外语教师的独到价值。 翟石磊博士科研成果丰富,具备科研创新精神和意识,能够正确把握科研发展的方向。讲座中,翟博士倾囊相授,讲座内容新颖且具指引性,有助于国教院教师更好地把握科研的脉搏,令参加讲座的教师受益匪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