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项目研究成果分享会
作者:人员机构  (2015-04-17)  

415日下午,科研成果报告月系列活动之三——项目研究成果分享会在定淮门校区第三会议室圆满举行。金丽霞副校长、在研项目负责人、科技处工作人员等40余人参加分享会。科技处(社会科学处)倪晓燕处长主持会议。

 

 

我校四位科研成绩突出的博士,从不同视角做了精彩汇报,与会者和他们一起体验了收获的喜悦,感悟了科研的艰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艺术形态学理论体系的新建构”主持人、传媒艺术系朱云涛博士,就该项目的研究目标、路径和方法、研究任务、研究难点做了介绍。分享关键词:“责任是他坚持项目研究的动力。

 

环境与生态学院干方群博士,以“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科研”为题分享了她10年科研成长之路的体会。10年间,她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等,主持了省高校自然科学研项目。她认为,科研方向的稳定性、完整合理的科研规划、科研团队的协作是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助推力,兴趣与坚守是研究的内驱力,严谨与规范是研究的保障。

 

主持2项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9项专利授权的建筑工程学院侯新宇博士,从工科应用研究的特点谈了研究感悟。他认为,研究必须源于实践,归于实践,应用与研究并行共进,解决实际问题,其创新成果才会有巨大的市场推广价值。分享关键词:“博、约、深”,即要思路开阔、对研究方向要选择和坚持、研究要专而精、有深度。

 

学工处季海菊博士分享了她主持完成的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成果与经验。该课题在两年的研究周期内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发表论文5篇,CSSCI核心期刊4篇,论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发展现状与管理》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出版专著《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与重塑》。分享关键词:“观察思考、积累跨界、创新提炼、危机坚持”,研究之路是孤寂而艰辛的,在这条路上,持续保有好奇、想象和热情是成功的秘诀。

 

金丽霞副校长表示,听完四位博士情真意切的发言十分感动,感受到他们研究过程的“苦”和“乐”。她认为,这样的分享会对于鼓励青年老师加入科学研究行列会有很大的促动意义,希望科技处以后多举行这样的活动,为教师提供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展示自我、分享成果的机会。